原创 你的假惺惺,孩子早已看清
上周六,熊孩子他爹有位关系极好的朋友过生日,并积极要求带家属。于是我和熊孩子两人,就在当天早上打扮得体,欢欢喜喜地参加了生日宴。
饭局是在一个大型Mall里的餐厅办的,一顿饭下来,家属和孩子之间,一下子亲近不少。吃了饭,时间还早,寿星就提议大家在商场里转转,逛逛街,消消食。
这群人中,只有我和另一位同事的妻子带了孩子。育儿话题一路上从不间断,两个孩子年龄相仿,嘻嘻哈哈一路的欢声笑语。
大人们正在闲聊,恰好路过了一个儿童电瓶车的租借地。车有两种,一种是30块钱5分钟的,另一种是50块钱5分钟的。两个孩子到地方就走不动了,非闹着要骑车。
两种车虽然价格不同,实际上功能基本一样。唯一的不同就是外表。贵的那个把车做成了小飞机的形状,还有彩灯映衬,看起来又花哨又热闹的。而稍微便宜的,就朴素一些,就是小电瓶车的样子。
两拨家长倒没什么意见,孩子想玩就玩吧,难得出来一趟。于是我和另外一位妈妈,就让两个孩子自己选车。
毫无意外的,两个孩子不约而同的都选了小飞机形状,亮闪闪的50块钱档。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,另一位妈妈连忙跟自己的孩子说:“车骑起来都一样,而且就5分钟,50块钱的那个太不划算了,还是选30块的那个吧!”
孩子当然不愿意,一定要那个飞机形状的。折腾了好半天,最终迫于妈妈的脸色,不情不愿的答应了骑那个30块钱的。
出于礼貌,我刚想开口也劝自家熊孩子也选个跟小哥哥一样的,避免那个孩子心里不好受。但熊孩子她爹二话没说,直接把娃抱上她自己选好的那辆飞机加小闪灯的漂亮电瓶车上,自己坐在后面,开着车就跑了。
剩下我跟刚才那位劝孩子嘴上快起水泡的妈妈尬聊。她说:“你太惯着孩子了,她爸爸也是的,骑30的那个就好,反正就5分钟,还能玩出花来?”
我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毕竟刚才已经答应了,让孩子自己选车。既然让她选了,她也选好了,就这样挺好。怎么能说话出尔反尔,不算数呢?”
那位妈妈似乎准备了一大箩筐话,见我这么说,只得闷闷地闭上了嘴。
其实像这样的事情,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,是司空见惯的。
身为有着绝对控制和决定权的孩子父母,都喜欢说尊重孩子的意见,但只要孩子们的选择与我们的预期不符,我们就会立马变脸。
之前陪熊孩子在家附近的玩具店挑选她在动画里看上的钓鱼池,就遇到一位爸爸对孩子说:“为了祝贺你考试得第一,想要什么奖励自己选吧。”
孩子满脸笑意地在全场东奔西走,终于选了一个进口的恐龙玩具。他妈妈一看价格,脸立马就黑了,尖着嗓子数落到:“一个塑料的玩具就要800块,又不是金子,多不实惠。换一个,这个不成!”
孩子瘪了瘪嘴,只能不情不愿地放了回去。这次,他选了一个价格便宜很多的恐龙小毯子,满心欢喜地就要去柜台结账。但这次,轮到他爸爸不高兴了。他蹲下来,谈心似地跟孩子商量道:
爸爸:“这个毯子是化纤的,质量不好,料子也不好,盖上去不太舒服……你看旁边这个毯子,纯棉的,又舒服又可以反复清洗,性价比高多了。我们不买那个,还是买这个吧。”
孩子:“但是,我喜欢那个恐龙的……”
爸爸:“听爸爸的,我知道什么才是最好,最适合你的。”
装模作样地跟孩子商量后,两位家长不由分说地拿着他们选择的小毯子,走向了收银台。
我盯着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,简直目瞪口呆。心道,我要是这个孩子,一定会想:“反正我选什么都没用,最后还是你们说了算。干嘛还要假惺惺地问我想要什么,自己选?”
还有一次在街角,快到午饭的时间,一位妈妈问身旁的女儿,说一会儿想吃什么。
女孩想都没想,说想吃快餐,要吃炸鸡腿、炸薯条和冰淇淋。
她妈妈听完后就开始数落:“怎么老吃这种没营养的垃圾食品。你看看你满脸的痘,还这么胖。吃吃吃,还吃!我们吃点包子去吧。”
女儿似乎早就喜欢了她的这种反应,无所谓道:“随便。”
我有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在聊天时告诉我,现在的孩子,越大越没有主见。
你问他:“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?”
他说:“不知道。”
你问他:“周末是去游泳还是游乐园?”
他说:“不知道。”
你问他:“喜欢画画还是游泳?”
他说:“不知道。”
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
但他们几乎如出一辙的答案,正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中,一次次被家长要求自我选择,然后选择后的结果,又一次次地被宣布无效。一次次的教训让他们明白,自己的意见是不重要的,反正大人自有安排。
既然无论选什么都跟结果没什么关联,还不如把答案藏在心底,大人怎么决定都好。
省得他们选了,大人们还要费尽心思劝他们改变主意,多累多没意思。还不如回答“随便”,图个耳根清净。
众所周知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自我表达需求的能力,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。自我表达的意愿越少,越容易出现沟通障碍,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沉默、跟风、没主见……很多孩子年龄越大,越不敢发声表达自己的想法,更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将要落往何处。
很多孩子从此成了父母的提线木偶,读书、考试、毕业、工作,甚至相亲结婚生子,都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,完全失去自己对人生的把控,一辈子郁郁寡欢。
看到这里,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家长想问:那我们应该咋办?孩子说啥就是啥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
作为家长,我们是孩子人生轨道的领航人。我们要做的,不仅是教会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,也要教会他们正确地处理自己的需求。
面对孩子的要求,有些原则我们要坚守,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,都能给孩子自我选择权的。
但我们亦要以身作则,做一个诚实且守信的人。既然说了让他自主选择,就要说到做到。
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,我觉得有两个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:
1. 如果有些事情,我们觉得需要孩子听从我们的安排,或者我们预料到,她自主的选择,可能会对她产生负面影响,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权。
比如,我常听到周围上学的孩子家长表示,孩子不喜欢学习,不想上学。以及刚才逛街中碰到的,想要吃炸鸡的女孩。
不学习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和可预见的未来,而常吃垃圾食品,会对孩子的身体不好。因此,家长们在日常发言中,尤其注意,不要把这类的选项让孩子自选。
我们可以说:“你比较喜欢语文,还是数学?”
“中午想吃炒菜,还是包子面条?”
这样说,既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权,也不会让孩子选择失控,最终双方不欢而散。
2. 如果有些事情的选项,只关乎孩子的喜好,那就放手让他自己决定吧。
也许孩子不懂什么性价比、材料、质量和审美。但是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,干嘛非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,来要求孩子呢?
孔子在《论语-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》所言:子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说得就是,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,推己及人,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。
我们平时在做选择的时候,比如买个新手机,买个新包,换个新口红,总喜欢自己做主选择,而不愿意他人在旁边指手画脚,喋喋不休。
既然如此,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孩子?
既然承诺过给他自主选择权,就信守承诺,让他自己决定吧!
学习信守承诺,让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,我想你需要这些绘本:
《妈妈,打勾勾》
适合年龄:2岁+
品牌:启发
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推荐理由:
1. 告诉孩子和家长,承诺的重要性,以及要信守承诺,成为一个说话算话的人
2. 父母与小孩之间要看见双方的需要,互相尊重,也创造共同的默契
《艾迪,说到做到》
适合年龄:3岁+
出版社:海燕出版社
推荐理由:
1. 守信,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
2. 荣获百道网中国好书榜推荐少儿图书
《黑兔和白兔》
适合年龄:4岁+
品牌:爱心树
出版社:南海出版公司
推荐理由:
1. 让孩子理解爱与承诺的经典传世之作
2. 笔触细腻、内容温暖,把纯真的爱种在孩子心里
3. 幼儿园必备绘本,入选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
《不要告诉别人》
适合年龄:5岁+
品牌:启发文化
出版社:河北教育出版社
推荐理由:
1. 关于信守承诺和保守秘密的故事,教会孩子信守承诺,保守秘密
2. 告诉孩子,哪些是安全的秘密,哪些是不安全的秘密
3. 告诉孩子可以相信爸爸妈妈,把秘密安全地告诉父母
4. 法国跨界艺术家首部绘本,法国画家倾力呈现富有诗意的画面
《蝌蚪的诺言》
适合年龄:5岁+
品牌:天略童书馆
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推荐理由:
1. 教会孩子,成长是一种快乐,有时也很无奈
2. 以令人震撼的意外结局,讲述一个关于生命与成长、爱与承诺、愿望与真相的故事
3. 独特的上下翻页,完美展现水上和水下两个世界
4. 2003英国“聪明豆”童书奖,银奖作品;2005美国《童书中心公告》月刊“蓝丝带”奖,图画书类获奖作品
5. 英国图画书界黄金搭档珍妮威利斯和托尼罗斯作品
《怪物爸爸》
适合年龄:5岁+
出版社:新世纪出版社
推荐理由:
1. 告诉孩子亲情的承诺,无论爸爸是否在身边,爸爸的爱,从未离开
2. 改编自彭懿著名同名儿童幻想小说《怪物爸爸》
3. 这个既幽默又温暖的故事,令无数读者落泪
4. 画面非常具有想象力,人物刻画细腻生动,让人爱不释手
看了今天的推文,有啥想跟我说的吗?记得给小编留言哟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